甲醛,无味无色却带着强烈刺激性气味,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像装修材料、各类织物中都有它的身影,它对人体危害极大。一则 “甲醛大户” 4种蔬菜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发广泛恐慌,那么这条消息是真的吗?今天就来和大家揭开真相!
首先,带大家了解清楚蔬菜中的甲醛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内源性甲醛,是蔬菜自身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量十分有限,正常情况下不会影响健康。另一种是外源性甲醛,主要是在食物加工、运输以及销售过程中,被人为添加进去的,这也是造成食物甲醛污染的主要原因。
网传“甲醛大户” 4种蔬菜:
娃娃菜:
传言称,商家为延长娃娃菜保鲜期,会在根部蘸甲醛溶液。甲醛的防腐杀菌作用能让其在运输和售卖时保持新鲜外观。但实际上,甲醛易挥发且溶于水,即便包装时娃娃菜蘸了甲醛,在漫长的运输、售卖过程中,大部分甲醛早已挥发。我们在食用前多清洗、多浸泡,加热烹饪后,甲醛残留量微乎其微,基本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
2.金针菇:
有人说金针菇包装袋打开后有刺鼻气味,认为是甲醛所致。实则不然,这种气味是金针菇在运输中因环境变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无害气体。使用甲醛不仅违法,还会增加成本且易被察觉,所以金针菇的异味与甲醛无关,清洗干净即可放心食用。
3.蘑菇:
曾有说法称用室内甲醛测试盒检测蘑菇,显示甲醛含量很高。但专家指出,这种检测方法并不科学,检测蘑菇甲醛含量应使用理化方法和高效液相方法。食用菌菇中会产生微量甲醛,不过经过清洗和烹煮,这些甲醛基本都会挥发,煮熟的蘑菇是安全的。
4.发白的豆腐:
传言商家为让豆腐品相更好,会在制作过程中违法添加甲醛。然而,豆腐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原料和凝固剂种类,在合法合规的操作下,也能做出色泽洁白的豆腐,不能仅凭颜色就判断豆腐含有甲醛。
以上就是网传“甲醛大户” 4种蔬菜引发广泛恐慌的消息,虽然蔬菜含甲醛致癌的风险多被夸大,但作为消费者,甲醛检测机构建议大家购买新鲜蔬菜并彻底清洗和烹饪来准备食物,就能够有效减少甲醛暴露危害无需过度恐慌。